一、为什么要重视弘扬信义文化?
(1)、什么是信义?什么是信义文化?
信义,即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它首先是社会道德,包括公民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信义被公认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基石与核心内容。并且,随着历史的演进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与拓展着内涵与外延。信义,作为东方的道德思想,比之于西方的诚信与公平理念,更为源远流长,更加丰富博大,更重济世经用,因而更具普世价值。
信义文化,即以信义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文化。它是从人文精神的层面进行思考、传承与弘扬的道德文化。作为道德,它侧重于人们在社会化进程中的教育与践行;作为道德文化,则更关注人们的思想与精神的修养与导行。因此,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信义道德与文化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与评价标准。而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研究传承和发展信义文化,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2)、当今社会信义缺失的原因剖析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无疑是富民强国、复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中,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始终存在着矛盾与斗争。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道德与文化同样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变革;传统的与现代的,东方的与西方的,科学的与愚昧的,前进与倒退的等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扬弃始终存在,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科学的世界观去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剖析。大家知道,在当今社会,诚信缺失,公正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的浊流,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深恶痛疾!当然,也引起了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我认为,对上述社会信义道德与文化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关注与批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理性的剖析与研究,然后给出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对此,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已经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从总体上剖析,当今社会出现的诚信缺失与公正失范主要由两大原因所致。
(一)、国民教育失误与公权力失信是其中的社会外因。首先是教育失误。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洞察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对全党干部和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削弱不得,提出了“两个都要硬”的著名论断,并且指出,如果搞得不好,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有断送的危险。事实上,我们多年来存在的宣传与教育失误主要表现在“假太空”,形式主义走过场,对国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存在巨大的落差。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如果在社会经济与人们的交往中,说得是一套,做得又是一套,哪里还有什么信义可讲!其次是政府公权力的失信。政府公权力的失信,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制订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反复多变、朝令夕改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公权力的失信。二是政府官员即国家机关公务员自身素质与形象不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尤其是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多发,引起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与失信,导致政府公权力的弱化。
(二)、人的信仰迷失与精神迷茫是其中的根本内因。毫无疑问,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勿庸讳言,由于国民教育的失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与人文素质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部分干部群众由于信仰迷失,思想空虚,精神迷茫,导致道德严重滑坡。在他们心目中,哪里还有什么诚实守信,公平正义?什么样的违法缺德事都干得出来!虽然,这类人毕竟是少数,但是他们的言行极大地败坏了我们的社会风气,极大地损害了我们国家乃至各级政府的形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