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梁国治 > 报道传记
梁国治翰墨留香潮州

    苏东坡的《潮州韩文公庙碑》是传诵千古的名文,但由他自书的石碑,早在北宋的“元 党案”中已被销毁。而元、明、清初重书的三面庙碑,亦均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而漫漶断裂。至今尚完整保存在韩祠内知庙碑。只有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潮州知府周硕勋勒石的一方,该碑的书写人就是广东分巡惠潮嘉兵备道梁国治。
   梁国治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阶平,号瑶峰,一号丰山。乾隆二十二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任道台、巡抚,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梁国治性好学爱才,以经术勤吏治,所至名士如归,是清代中期的一位大名人,因此由他重书《韩文公庙碑》,可谓实至名归。又因为他出任兵备道以后曾在郡城居留数年,故时至今日,潮州还不时可见到他留下的笔迹。如:   今潮安龙湖中学校门上方有一块石匾,匾文“龙湖书院”四个擘窠大字,就是梁道台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书。后来乡人又拓下“龙湖”二字刻了两块石匾,分别嵌入龙湖寨南、北门上方的寨墙上,于是便成为该寨一处亮丽的标志,经常吸引游人驻足观瞻。
  市区辜厝巷22号王家后花园中,有一块高约2米的柱状海石,其正面左缘有不少蜂窝状的海蚀痕,右侧中上方较平整处刻有“评石径”三个隶体字,下署款“瑶峰”。该石背面刻行楷五古一首,文曰:   云关秘西轩,浏浏岩壑声。   林篁碧天端,风佩摇秋清。   俯仰瞻嵯峨,石气互阴晴。   窈窕一何深,得无怡我情?   幽人想元迹,流览众妙呈。   一径入云去,高下谁当名?    梁国治题   据主人介绍,该石系民国年间由王少兰先生从光绪十一年(1885)潮州举人王延康的后人手中购得。那么,在王举人之前,它又是安置在哪里呢?联系石上的诗文,似可作出这样的推测:“评石径”石应是巡道署中的故物。
   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二》谓:“巡道署旧在金山前宝善坊,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移城西南仁贤坊明尚书黄锦别墅,有西园池台竹木之胜。”而该书卷首《县城图》中,也明确标明道署与书院池相毗连。可见,道署占地十分宽广,而“竹木池台之胜”与梁诗所说的“云关秘西轩”、“林篁(按,即竹之别称)碧天端”正相契合。竹林之中,有一条窈窕幽深的小路,路两侧则立有很多可以“俯仰瞻嵯峨”、“流览众妙呈”的奇石,因此,梁巡道便给这条足令“幽人想元迹”、“怡我情”的小路起了一个“评石径”的雅名(意为可以边走边赏评群石)。易代之后,道署败落,署中故物流入民间,“评石径”石遂车展转为王举人所得,不久又移入王家。
   史载梁国治“清俭不名一钱”,是有名的好官。《钟叔河散文·湖南官话》中有一则“梁抚台饿饭”的故事,颇能见其官风之一斑:乾隆三十六年(1771)梁国治任湖南巡抚(一省最高长官),少不得要到州县视察,下去以后,吃饭的事照例由随员安排当地供应。有一次到了某县,随员见“县官太‘不懂味',十分恼火,自己又不便发作,便故意压着不传开饭,想教抚台大人发饿肚子脾气。谁知梁抚台过午不食也不做声,一直坐在桌前看禀帖、批文牍。捱到申时(下午四点多钟)光景,所有随从都饿得受不住了,见抚台还是不闻不问,没法子只好开餐。两顿饭做一顿吃,梁抚台却一如平时;饭后传见知县(按,清朝惯例,长官至下属,下官无须每餐陪吃),处理公事,他也一如平时。”
   唐代的穆宗曾向柳公权询问写字的笔法,柳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为法矣。”梁国治的字,平正端庄,一丝不苟,诚如柳氏所言,用“心正”使然。看来,“字如其人”的古训,并非毫无道理。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