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陈鹤琴 > 成就作品
陈鹤琴成就

陈鹤琴(1892--1982)


  杰出的中国教育家、现代儿童教育家,1892年3月5日出生,浙江上虞人。
  1911年春陈鹤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秋转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14年毕业后公费留美。1917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1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获教育硕士学位。
  1919年8月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教授。与陶行知、郑晓沧、廖世承、陆志韦、俞子夷、涂羽卿等共倡新教育,大力提倡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治精神。1920年春,陈鹤琴任新教育共进社英文书记。同年,他针对青年婚姻问题在江浙两省6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中抽样调查后写了"学生婚姻问题之研究",被列为南高师教育科丛刊第一种。次年,该文在《东方》杂志第18卷第4、5、6号上连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21年,陈鹤琴发表"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科学的考试法"、"儿童之好问心与教育"、"儿童用书与儿童心理"等文章,7月与廖世承合著的《智力测验法》出版,列为南高师丛书之一。同时编制中小学各项科目的各种测验,推动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展。8月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他任学会总务股主任出版《心理》杂志。12月与陶行知等组成中华教育改进社,大力提倡新教育。
  1921年陈鹤琴任东南大学教授、行政委员会委员和教务部主任,热心从事普及教育和文字改革工作。次年,他在发表了花去两年多时间写出的《语体文应用字汇》,依据90多万字的白话文材料,选出4719个常用单字,编成我国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我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还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的依据。
  他与廖世承合编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法》和《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材料》,由南高师教育科出版;编写的多种小学、中学教育和智力测验材料和"我对于儿童的惧怕心之研究"、"智力测验的用处"、"心理测验"、"研究儿童知识之方法"、"理解性之学习法"、"一个算术测验"、"一种国文测验词句重组"等文章陆续发表。
  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家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稚园。1928年,他在南京创办了5个实验学校和幼稚园,后又在上海创办了7所小学和附设幼稚园。他通过自办幼稚园,建立中国化幼稚教育,进而推动家庭教育的主张,得到东大教育科徐养秋的支持和资助,以"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的名义成立了鼓楼幼稚园,聘请东南大学讲师、美国人洛林斯为顾问,附中教音乐的甘梦丹为教师。1925年,鼓楼幼稚园正式成立董事会,由东南大学教授11人组成,发起募捐,并在陈鹤琴住宅邻近购地三亩,建筑幼稚园园舍,陈鹤琴自任园长。鼓楼幼稚园的经验,发表在1927年第1期《幼稚教育》上。
  1934年夏至1935年春,赴欧洲十一国考察教育。
  1940年春,陈鹤琴拒绝了教育部请他出任国民教育司司长而以要做事,不做官的决心到江西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在幼师初创时,曾为学生开过一门在当时十分新鲜的课程《人生心理》,这是陈鹤琴的独创。1943年,江西幼师改为国立,并增设了幼稚师范专修科。
  陈鹤琴在南京师范学院主校8年中,南师院的学生没有一个不认识他,而他对奋发向上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
  1945年陈鹤琴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国立幼专特殊儿童辅导院、中国幼稚教育社等。1948年8月,应联合国文教委员会邀,赴捷克参加世界儿童教育会议,任儿童教育组组长。1949年8月,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首任院长兼幼儿教育系主任、教育系心理学教授。1959年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1979年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幼教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陈鹤琴于1982年12月30日病逝。江泽民于1988年11月20日为陈鹤琴先生雕像墓碑落成题词:"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育四有新人,振兴中华的大业而奋斗!"
                             (彭志斌)


陈鹤琴的生平撷要

一八九二年三月五日,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

一九一四年,清华毕业,八月,考取公费留学。与陶行知同行。原选择学医,后认为“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我是喜欢儿童的”,确定了学教育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十月,插班霍布金斯大学二年级,还利用暑假到外地大学的暑期学校兼读。三年中打下了较广泛的知识基础,对实验考察和启发式教育感受最深,体会到“最重要的不是许许多多死知识,乃是学会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

一九一七年,毕业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秋,进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心研究教育和心理学。学习期间,陈鹤琴选听了孟禄的“教育史”、克伯屈的“教育哲学”、桑代克的“实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其中,杜威的学生和门徒克伯屈教授的课程给陈鹤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影响。陈鹤琴后来回忆道:克伯屈“不肯抹杀别人的思想,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思想。他要集中各种见解、各种思想来解决疑问,来解释难题。所以,他所用的教法是独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的方法。他不用注入式的讲演法,他用启发式的问答法”。l918年6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学位后,陈鹤琴想转入心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后因申请延长留学期限的回函没有及时收到,于1919年8月回国。

1919年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务长,成为陶行知的同事,并共倡新教育和改革旧教育。

一九二零年,与俞雅琴结婚。后以长子一鸣为研究对象,进行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达八百零八天。

一九二三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兼任园长。

一九二七年,任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院长兼指导员;支持陶行知创办燕子矶幼稚园,从事推广中国乡村幼稚园的工作。

1928年至1939年任上海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

一九三一年,在《儿童教育》上发表《四年来之中国幼稚教育》等文章;“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华儿童教育社上海社员读书会上,勉励大家引导儿童走效国之路。

一九三二年,陶行知、张宗麟合编《幼稚教育论文集》;编写的《幼稚园课本》十六册出版。

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要求全民族全社会关心和教育儿童,维护、保障儿童权利。

一九三六年,响应陶行知与国难教育社提出的抗日救国教育的号召,发动募捐办学,支持钟民主持的沈家滩工人识字学校扩建为余日章小学,而后又开办余日章二小、三小。把从欧洲带回的木偶玩具赠给鼓楼幼稚园,鼓楼幼稚园自己制作并表演各种木偶;鼓励虞哲光创造现代儿童木偶剧《原始人》等,并在上海演出。

一九三九年,主编工部局小学教师进修会出版的《小学教师》,在发刊词中强调要批判传统的死教育,要把它改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还在刊物上发表《儿童玩具与教育》等多篇文章。

一九四0年初,应邀去江西办学。三月,在赴重庆参加国民教育会议途中,给桂林中山学校题词“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并对该校校长说:“我将回江西照此理想办一所学校,实验活教育。”到重庆后与陶行知相见,并参观育才学校,深为陶行知在艰苦环境下办学的精神所感动。确定实施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一九四二年年初,发表《活教育要怎样实施》一文,总结两年来活教育实施经验。

一九四三年,发表《训育的基本问题》,确立训导原则十三条。

一九四六年,为陶行知突患脑溢血逝世而悲痛万分:“痛哭我失去了一位挚友,痛哭中国、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十月二十七日,任陶行知追悼会执行主席,十二月一日护送陶行知灵柩去宁安葬,代表15个人民团体宣读公祭的祭文。与人合编《活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由立达图书服务社出版。

1949年至1959年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

一九五0年,三月,参加晓庄学校纪念典礼,为陶行知纪念馆奠基。

一九五一年,在由《活教育》改名的《新儿童教育》上发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等论述新中国幼儿教育的文章。

1955年任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

一九五六年,出席怀仁堂宴会,与毛主席、周总理同席,对他们鼓励知识分子的教导深刻铭记。

一九五七年,在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上,与郑晓沧等作题为《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性问题》的联合发言。

1964年被推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南京市主任委员。连任全国政协委员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1979年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及江苏省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一九八一年,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并在《光明日报》、《行知研究》上发表纪念陶行知诞辰九十周年的文章。十一月,为浙江《幼儿教育》创刊号题词:“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前人”。

一九八二年,六月一日,坐轮椅去鼓楼幼儿园和小朋友一道欢庆生命中最后一个儿童节。九月三日被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十二月三十日逝世。以弥留之际,喃喃念着:“毛主席,毛主席,周总理,周总理,……”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敬爱和做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宿愿。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