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特色
当前位置:首页 > 馆藏特色 > 上虞姓氏 > 姓氏溯源
冯feng

姓氏:冯
祖宗:毕公高
分类:以邑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郡 望:
   1、始平郡:晋时置郡,治所在槐里。
   2、杜陵县:此支冯氏,为上党冯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冯唐之弟冯骞。
   3、颖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
   4、上党郡:战国韩置郡,此支冯氏,其开基始祖为战国时韩上党太守冯亭。
   5、长乐郡:后魏置郡。
   6、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7、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
   8、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
堂 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穷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赵氏还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涣"等为堂号。
迁徙分布:
  战国时有冯亭,入赵,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党潞县,有的在赵,子孙有许多为将相。至西汉文帝时、车骑都尉冯唐徙居安陵,其弟冯骞自上党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时代,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等地及湖北公安者,东晋末,冯氏又有徙居和龙者。唐玄宗时著名宦官高力士,本为冯盎之曾孙,后为宦官高延福收养,改姓高,此为冯姓改为高姓者。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难南迁福建宁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的平远、潮州、揭阳,后再迁至丰顺、梅州等地。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迁徙至虞)
冯姓上虞名人:
冯柏禄:学名春晖,上虞上浦镇冯家浦村人,编印《力社月刊》宣传革命思想,被枪杀于南京雨花台。
冯维屏:又名冯春田,上虞上浦镇冯家浦村人。1913年,考入镇海电报局,从此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邮电建设生涯。不久,调入杭州电报局工作。后在安徽、浙江铁路邮电督办裘再生先生(留英洋务派)的门下学习,并从事电报与长途电话线路的技术工作。1929年,孙中山灵柩从北平移至南京中山陵,为全国各界组成的奉安委员会交通组(包括铁路与邮电)的五成员之一。抗战时,在武汉等地为培养报务员而辛勤工作,支援抗日战争。1946年,从上海调到北平,恢复被日寇破坏的邮电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邮电部长途线路总局工作,参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工作。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