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大事纪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3日,盘踞在章镇区一带的土匪头子王祥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104师剿匪部队击毙在上浦乡大善村。后在百官下庙前陈尸示众。
    11月14日,上虞县供销商店(解放后第一家国营商店)正式成立。并在丰惠镇西小街钟家祠堂设土产部,供应大米、食盐等商品。
    是年,粮食总产量17995万斤;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各年产量稳定在3亿斤上下;1960-1962年分别降为30372万斤、24869万斤;1984年总产达70312万斤,人均超千斤。

1950年

1月10日,百官遭国民党飞机轰炸,居民死19人,寺桥和6间店铺被炸毁。
    3月10-13日,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丰惠镇召开。会议动员全县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渡过灾荒。
    3-6月,县人民政府组织民工25.42万名,拨大米22.8万斤,修理章镇区7条堤埂和梁湖沙塘、百沥海塘2条堤塘。
    3月中旬,华镇乡、下管乡、陈溪乡、丁宅乡少数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利用春荒,煽动数千群众接连两次抢劫下管、华镇两处国家粮库,抢去公粮16万余斤。下管区干部项岳章、陆维清被杀害。事后,依法惩处了10主犯,6名被处死刑。
    5月,建立县农民协会。是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上虞县工作委员会,次年12月,在丰惠镇召开首届代表大会。1957年7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浙江省上虞县工作委员会。
    同月,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3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在丰惠镇召开首次代表会议。1957年12月改名为县妇女联合会。
    6月18-22日,县首届文教工作者代表会议在丰惠镇召开,贯彻"维持原状,逐步改造"教育方针;制定"小学民办公助"和"开展工农业余教育"两个方案。
    6月-9月,完成全县土地整理登记手续,计有土地(山、水、田)750343亩。
    9月,小越区6个粮仓的稻谷,玉米发芽霉烂,损失粮食2万余斤。粮库主任、副主任及保管员受撤职处分;县长、粮食局副局长受行政记过处分。
    10月8日-11月17日,在城关区(今丰惠区)通明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嗣后,土改在全县展开,至1951年11月底结束,共没收、征收土地369458.93亩、房屋16507间、粮食91.74万斤、耕牛616头、农具5842件,分给贫农、雇农。
    10月7日止,全县筹集物资支援解放定海战役,计原粮233.4万斤、糙米120万斤、白米60万斤、柴草52万斤,出动船只288艘。
    是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至1953年6月结束。
    是年,共向3574家缺粮户发放救济粮食259007斤。

1951年

1月,后郭乡(今属娥江乡)赵家村建立赵张潮常年互助组,是全县第一个常年农业生产互助组。 春季,国家拨大米220万斤,县府动员7000余名民工支援章镇区修筑龙浦、八社等6条堤埂和百官、崧厦、沥海地区4条主要堤塘,到6月底完工,完成土方127.85万立方米,受益耕地7.5万亩。
    4月,全县5886名适龄青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报名参军,1147人被批准入伍。
    5月1日,全县17.66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14.71万人参加"和平签名",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重新武装日本。
    7月,在丰惠镇成立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1月召开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县总工会。 
    7月2日至11月10日,完成土地证发放工作。
    7月25日,成立中国抗美援朝总会上虞县分会,全县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活动。至年底共捐献人民币52.4亿元(旧人民币),可购飞机3架、大炮1门。
    是月,开始进行血吸虫病调查。1956年3月,成立上虞县委防治血吸虫病5人小组。后经历年查螺灭螺、查病治病,至1979年经省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2月24日至次年3月6日,县级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查出有贪污行为160人,计赃款8161余万元(旧人民币)。

1952年

2月,绍兴行政专署撤销,上虞县改属宁波专区;1946年9月26日,恢复绍兴专署,上虞县仍属绍兴专区;1968年6月,绍兴专署改为绍兴地区,1983年8月改为绍兴市,上虞为其属县。
    是月,在工商界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至年底结束,清查并处理了一批贪污分子和不法商人。
    4月13日,全县第一次烈军属暨优抚模范代表大会在丰惠镇召开。
    7月,后郭乡(今属娥江乡)赵家村建立曙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0月,机关工作人员开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12月1日,建立上虞县干部学校,1955年12月更名为中共上虞县委干部学校,1961年7月改名为中共上虞县委党校。
    12月18日,余姚、上虞2县联合设立工程指挥部,在娥江乡赵家村建造"余上"电动启闭三孔闸,次年竣工。1955年灌区扩大到慈溪县,改名为"余上慈"闸。
    12月27日,县召开首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是年,经检查,天花病已绝迹。

1953年

4月,建立县技术研究委员会,下设9个技术研究小组,以农林科研为重点,县农场为基地,示范推广工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和技术。
    5月上旬,成立县选举委员会,进行第一次基层选举,至次年3月底结束。
    6月16-28日,县委召开"新三反"(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会议。结合整顿党的作风。
    10月至次年3月,全县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334339人,其中男171306人、女163033人。
    11月4日上午11时,22日上午10时和12月11日上午10时45分,分别发现美国飞机4架、4架、10架,在五夫、驿亭、横塘、三山、小越、横山、四合、双堰、谢桥9乡和曹娥、百官、后郭、路东、禄泽、梁湖、南源7乡、镇,以及王村、宋家一带投放染毒物品。
    12月15日开始,全县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次年11月,在丰惠、章镇、百官、东关、崧厦5镇实行粮食以人定量、按户计算的供应办法。

1954年

5月底,成立通明乡信用合作社,是解放后第一个信用合作社。至11月底,乡乡成立了信用合作社。
    7月15日-19日,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丰惠镇召开。
    9月15日,全县实行棉花计划收购、计划供应;棉布实行定量供应。
    是月,宁波行政公署决定:绍兴县的东关区和汤浦区的四峰、渔浦、汤霞、胜江、四村5乡及富盛区的保山、长塘、长东、会胡4乡划归上虞县。
    9月11日,县委、县政府由丰惠镇迁至百官镇。
    12月26日,在章镇区滨笕乡石山庙筹建解放后第一座国营抽水机站,次年建成,装机120马力,灌溉土地6000亩。

1955年

9月,上虞县人民政府改称为上虞县人民委员会,10月12日启用新印章。
    10月,以后郭乡(今属娥江乡)赵家村曙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扩大升转为后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全县第一个高级社。
    是月,在百官镇进行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试点,次年3月全县开展,至9月基本完成。
    是年,县内试种连作晚稻18316亩获得成功,次年扩大到173201亩。

1956年

3月,在全县干部中开展肃清反革命斗争,至次年3月结束。
    5月1日,《上虞报》创刊。
    5月31-6月5日,、中国共产党上虞县首次代表大会在百官镇召开,选举产生了出席浙江省第二次党代会代表。
    8月1日凌晨,12号强台风过境,风力12级,台风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全县有9.1万亩水稻和杂粮被淹,受灾2.1万余户,死亡65人、伤397人,倒坍房屋1.34万间、损坏2万余间;损失外海渔船28艘。政府拨款15万元救灾。
    11月,城关区(今丰惠区)所辖永和乡和下管区大泽乡(今陈溪乡)的王家庄、下管乡的大岭顶自然村划归余姚县;绍兴县王化乡川下村划归上虞县。
    12月12-16日,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百官镇召开。

1957年

7月12日,以永徐乡青峰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为主,并有余姚县肖东乡、云楼乡1000余人参加的"大旗会"(以大旗为标记闹退社组织的俗称),在12日、13日两天内拆掉农业社干部住房,抢夺人民警察枪支,经再三劝告无效,民警开枪警告,制止了事态扩大。15日、16日在处理善后事宜中逮捕了8名为首分子。
    同日,少数不法分子煽动"大旗会"和百官部分群众2000多人在百官以迎神为名闹事,哄闹和破坏机关、企业7处,前去劝阻的干部和无辜群众24人被殴打,其中6人被打成重伤。在处理善后工作中逮捕为首分子12名、拘留6名。
    9月,皂湖、横塘2乡7村221人盗掘古墓164座,盗走文物237件、其中76件被出卖。同年12月,县人民政府就此事向全县发了通报。
    9月17日至次年春,在县级机关干部中和文教卫生界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04人被错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1978年起至1980年12月26日先后对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人员给予改正。

1958年

5月26-30日,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百官镇召开。会议确定以总路线为准则,进一步掀起生产高潮。 同月,县委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学习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掀起"大跃进"高潮,出现了高指标、"放卫星"等浮夸风及"一平二调"共产风。
    5月28日,县委搞"放卫星"的"尖端试验田",将23亩水田中的连作晚稻移并在1亩水田里,指标亩产10万斤,结果,秋后无收成。
    9月12日,第一个人民公社--东关人民公社建立,至月底建立12个人民公社,全县实现"公社化"。
    10月初,县委、县人委组织1万多名群众和1100多名干部"大办钢铁",建造土高炉,为烧炭砍伐树木46309立方米,许多百年古树亦被砍。
    10月26日至11月6日,百官人民公社组织"万人大军"进行大规模土地"深翻",深度在8市寸以上的达9085亩,使生土大量上翻,影响了农作物生长。
    11月中旬,全县办起公共食堂1726个,纳入食堂就膳达101237户,占全县总户数的89.2%,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至1961年9月基本解体。
    12月18-19日,中共上虞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百官镇召开。
    是年,全县农业丰收,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县,荣获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全国农业先进县"奖状。 同年,县首次出口大米1796吨,1985年出口8623吨,品种以籼米为主。

1959年

春,建立中共上虞县委对台工作组。1981年2月设立上虞县人民政府对台办公室。
    3月6日凌晨1时30分,雷雨骤起,蒿坝黄泥山头县水泥厂工人宿舍(草房)遭雷击起火,熟睡中的21名工人全被击昏,其中16名抢救无效死亡。
    3月15-24日,召开全县四级(县、公社、管理区、大队)干部大会,改生产大队核算单位为生产队核算单位;纠正"一平二调三收款",规定物资、劳动力实行等价交换,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会后开展了群众性的"算帐退赔"运动,但同年10月"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整党整风"运动开始后,"算帐退赔"工作中止。
    8月,为堵咸蓄淡,解决上虞、余姚、慈溪三县部分用水,由宁波专员公署水利局牵头,在上虞县华镇管理区(今华镇乡)五甲渡地段曹娥江上建造50孔大闸。拆掉丰惠镇、沥海所城墙石及沙湖塘塘石,又拆掉余姚临山城部分墙石,作为造闸石料。后因堵咸达不到要求,加之建筑材料紧缺,于1960年上半年停建。
    9月,创办上虞师范学校,招生243名。1962年7月在教育事业调整中师范被撤销,1978年6月恢复。
    10月7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决议。后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整党整风"运动,703名党员干部参加,49人受到重点批判。县长李明华受重点批判后,下放劳动,同年12日给予警告处分,1960年6月被撤销党内职务。

1960年

1月28日凌晨4时许,县人民大会堂因剧团的电熨斗未切断电源起火,全部烧毁。 是年,春季在节气未到的低温下采用蒸气催芽育秧,造成严重烂秧,损失稻种300万斤。
    4月,三汇公社光荣民兵连指导员杜来云代表连队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国防部授予半自动步枪一支。
    是年,因上年购了过头粮,有的生产大队春季出现饿、病、逃荒甚至饿死人的情况。谢塘公社繁荣大队1957年每亩征购稻谷305斤,1960年征购量猛增到601斤,该队这一年有人饿死。
    9月10日下2时半,吕家埠农渡因渡船严重超载翻船,船上43人全部落水,淹死20人。
    11月至次年2月中旬,因生活困难,浮肿病患者计7885人,县政府先后拨粮食8.5万斤、黄豆1.8万斤、米糠3万斤、食糖9600斤、带鱼1万斤,照顾浮肿病、妇女病、小儿营养不良症患者。

1961年

4月中旬,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检查纠正"五风"(共产风、瞎指挥风、特殊风、浮夸风、命令风)错误。
    是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撤销大公社,重设区级建制。调整后,全县设8区、56个公社。
    8月,贯彻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至1963年共撤并机构55个,精简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9077人,压缩城镇人口12510人。
    11月初,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来家乡视察,了解县内文化、教育农村生产、生活情况。
    11月,全国政协常委吴觉农偕夫人陈宣昭回乡并视察上虞、嵊县茶场,指示茶树栽培尽快采用条播密植和制茶实现机械化。
    是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即十二条)。次年2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彻底纠正"一平二调"错误,确立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县委成立退赔办公室,县、公社管理区逐级向下退赔各种物资和现金633万元(不包括生产大队、生产队退赔数),占应退赔数的89%。

1962年

6月,自1958年"大跃进"和1959年"反右倾"以来,全县受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2305人,分别在县、区、公社大会上给予平反兑现。
    7月10-14日,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百官镇召开。
    9月3-6日,14号台风过境,全县平均降雨量505毫米,章镇区高达683毫米;曹娥江东沙埠水位13.42米,受灾农田39.72万亩(其中15万亩无收)。毁房12725间,死亡44人、伤124人,毁田29969亩,毁堤38条,冲毁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座。灾后,政府发放救济款10.9万元,贷款34万元。
    是年,上虞县被列为浙江省5个供港生猪基地县之一,当年出口生猪2531头,1974年出口生猪35879头。1983年12月,供港生猪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

1963年

1月14-20日,中共上虞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百官镇召开。
    2月10日,成立中共上虞县委党史资料研究小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止工作。1981年重新建立中共上虞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1986年9月8日更名为中共上虞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3月6日始,各机关、学校、工厂和农村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教育干部、职工、农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道德风尚有明显进步。
    8月25日,自1960年以来,由于连遭风、潮侵袭,发生严重坍江,南汇盐场原有4700亩优质白地,80%被潮水吞噬,部分盐民迁至盖北公社继续晒盐。
    12月29日至翌年1月3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百官镇召开。

1964年

2月17-24日,连续8天下春雪计73.7毫米,其中19日降雪量20.4毫米。
    4月,中央卫生部防疫司司长罗东祥来盖北公社民主大队调查,历时1月。6月,中央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来县视察防疫工作。
    7月,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为530295人,其中男271272人、女259023人。
    8月5日,县委常委及所属各部部长和县人委正、副县长开展"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学习,讨论了县委、县人委领导成员中近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意见。
    11月,中共浙江省委确定上虞为全省3个"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试点县之一,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商景才为团长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9000余人进驻上虞,省委书记江华丽在梁湖公社蹲点。至1966年2月,全县90%以上地区和单位的"四清"运动基本结束。
    是月,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委员会,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团长商景才,副团长吴书福、张兆万兼正、副主席,同时,建立公社、大队贫下中农协会,提出"一切权力归贫协"。
    是年,县内最大的电力翻水站有梁湖公社拗花山建成,装机4台1040千瓦,灌溉农田3.3万亩。

1965年

3月,召开全县第一次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产生了新的贫农、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次年3月正式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
    7月8日,根据绍兴专署招生计划,先后创办上虞供销合作职业学校、棉花技校、茶叶技校、农校、卫生学校5所中等技校。
    是年至1966年,县内流行性脑膜炎蔓延,共死亡268人。

1966年

4月3日-11日,中共上虞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百官镇召开。
    6月,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全县城乡开展揭发批判吴晗、邓拓、瘳沫沙,即所谓"三家村"。
    6月19日,第一个"文化大革命"工作组进驻春晖中学,接着向其他9所中学和棉花技校派出工作组或联络员,负责联络和领导那里的"文化大革命"。随后,又向盖北中心小学派出小学"文化大革命"试点工作组。
    是月,开始筹建上虞棉纺织厂,10月成立筹备委员会,1969年1万纱锭正式投产。
    7月,全县城乡先后建立"红卫兵"、"红小兵"组织,开展横扫"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活动,大批有价值的书画文物被毁或被盗窃,一些名胜古迹遭破坏,损失难以估计。 
    8月19-22日,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百官镇召开。
    9月2日,县自来水厂基本建设工程完成,并试供水。至10月,已拥有1万吨/日的供水能力。
    9月15日,上虞县"文化革命委员会"成立。
    9月26日,上虞县第一批中学生"红卫兵"代表赴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10月,各校学生停课"闹革命",掀起"大串联"活动,涌向全国各地,进行所谓"新的长征"。 12月13日,"革命小将"(学生中的造反派)和机关"革命群众组织"发起召开揭发批判"县委推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县委书记被点名听取批判。
    12月下旬,县级机关干部和区、公社负责人17人,由于对"文化大革命"弄不懂、想不通,写了《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一封信》(17条意见)和"12条请示意见",组成"赴京请示团"拟进京上访,被"造反派"阻拦未能成行,后遭批判,所写意见被诬为"黑报告"。

1967年

2月4日,"上虞县革命造反总部筹委会"建立(至4月改称为"革命造反联合总部",简称"县联总");3月1日,"上虞县革命造反派联络站"建立(至8月改称为"革命造反联合总指挥部",简称"县联指"),县内出现了两大派群众组织。
    3月5日,县人民武装部成立生产办公室,行使县委、县府部分职权。
    6月23日至10月31日连续干旱131天,这期间全县总雨量仅178.4毫米,月平均35.6毫米,比常年月平均雨量少100毫米左右,曹娥江多处断流,发生严重干旱,成灾面积14.5万亩。
    9月13日晚,"革命造反派"组成的"上虞县武卫连"300余人和县中队一个排开赴嵊县,支援嵊县"革命造反?quot;镇压另一派群众。武斗中,县人武部作战科长王成及百官胶木社一职工中弹身亡,县卫生技校一学生受重伤。
    11月,召开第一次"革命职工代表大会",成立县工代会。
    12月15日,召开"上虞县农民革命造反派代表大会",成立县农代会,取代原县贫下中农协会。

1968年

3月,召开上虞县第一次"红卫兵"代表大会,成立县红代会。
    4月7日,"上虞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4月14日,四埠公社幸福大队一艘渔船,回队途中行至平湖乍浦海面被大浪打翻,27名船员全部丧生,是上虞县历史上罕见的严重海难事故。
    4月22日,县人民武装部奉命对县公安局、检察院、人民法院实行军事管制,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上虞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组。同年10月,在"砸烂公检法"的口号下,由"县革委会人民保卫组"取代公安局、检察院、法院。1973年春,恢复县公安局、人民法院。
    8月15日止,县级各部门及区、公社(镇)、各级企事业单位均被"革命造反派"夺了权,宣告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实现了所谓"一片红"。
    9月19日-21日,县革命委员会在崧厦镇召开全县"清理阶级队伍"会议,部署"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
    10月4日,建立所谓"上虞县干部学校",称"一0.四干校",分上虞茶场与盖北棉花技校两处,把县级机关大批干部集中两地边劳动边搞所谓"斗、批、改",把受"造反派"审查迫害的一些领导干部,挟带到"干校"继续进行批斗和劳动改造。次年两处均迁至白马湖。

1969年

1月,县、公社(镇)"革委会"调动1.7万多人组成"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全县农村开展"斗、批、改",一大批基层干部、无辜群众又遭批斗和迫害。
    4月8日下午3时,陈溪公社旧宅村因一农家失火,延烧43户,烧毁房屋156间、粮食万余斤,烧死毛猪13头。
    5月,成立"上虞县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城镇学校和部分机关、文化等事业单位;嗣后,又成立"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农村学校,由"工宣队"、"贫宣队"管理学校和事业单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教学秩序。至1972年"工宣队""贫宣队"撤销。
    5月20日,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行使县委职权。
    6月11-19日,中国共产党上虞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在百官镇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1213人,其中非党员429人。
    夏季,全县农村公办小学全部下放到大队,公办教师一律"回队任教",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至1972年得到纠正。
    7月,整党开始,因尚有一批"造反派"头目未入党,又借故暂停,在吸收了一批"造反派"头目入党后,于次年3月重新开始整党。这次整党大搞所谓"划线、站队"(即所谓看是否站到"正确路线"和"造反派"队伍一边),错整了一大批党员。
    12月14-30日,海涂"六九"丘围成,自此至1984年11月底"八四"丘围成止,先后围成"六九"、"七0"、"七一"、"七四"、"七五"、"七六"、"七七"、"八一"、"八四"9丘,共围涂16万余亩。
    是月,东关区组织3万人,疏浚流经县境10.7华里的萧曹运河。在原来3米的基础上挖深到4-5米;同时截弯取直并加宽到22-24米,11座桥梁全部重新拆建。
    是年,海涂开始营造护林带,至1985年全县沿海、农区、丘陵共劳造防护林带276条,总长246.3公里。
    同年,参照湖南省华容县经验,率先在崧厦区建立公社农科站、大队农科组,与县农业局、区农技站形成四级农科网。至1973年"四级农科网"在全县普遍建立。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保留了县、区、乡3级农科组织。
    同年,成立"上虞县工农纠察队",取代民兵组织。

1970年

春,小越、百官地区12个社(镇)3万余人整治疏浚白马湖,历时10天,平均掘深2.5米,增加蓄水量20万立方米,同时,掘出泥煤7000余吨。
    4月1日,中共三汇公社党委重新建立,这是"文化大革命"中"踢开党委闹革命"后重新建立的第一个公社党委。

1971年

5月9日,成立县飞机防治松毛虫指挥部,出动飞机218架次,在虫害严重的小越、百官、丰惠、东关区喷洒药剂防治9.72亩。
    6月4-28日,县党的核心小组召开由区、社(镇)、厂矿党委正副书记、县级机关各部门党的负责人参加的批陈(伯达)整风会议。
    6月23日至9月5日,天气晴热无透雨,全县稻、棉、麻、玉米、番薯受旱面积30.1万亩。
    7月17-20日,中国共产党上虞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百官镇召开。选举产生了县委会,取消了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
    8月,县委组织全县公社书记到河南省林县和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事后,在全县推广"大寨式经验"。
    10月15日,召开全县大队党支部书记以上党员干部大会,传达九一三林彪叛党叛国事件,贯彻毛泽东主席命令和中共中央文件。
    是年,第一次在三汇公社海涂种植早稻400余亩,平均亩产386斤。

1972年

7月2-4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文件,联系实际揭发批判陈励耘、南萍、熊应堂在浙江推行的反党路线及其罪行。
    是年,在五驿乡马慢桥出土新石器时代陶瓷--陶,从而证明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县境内生活。

1973年

9月18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嗣后,一批"造反派"人员以"反潮流"为名,煽动派性,组织"上访团"上访控告,向各级党组织施加压力,使县内稍有好转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再度陷入混乱。
    10月,山区、半山区部分干部去湖南学习杉木基地建设经验。当年建成杉木基地652亩。
    12月11日晚9时,南湖公社小王家村发生火灾,烧毁集体仓库和社员住宅11间,粮食万余斤,社员徐干美全家5口被烧死。
    是年,县人口计划第一次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1974年

4月初,"上访团"召开"批林批孔"大会,借批判"两否一倒"(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复辟倒退)为名,点名批判了一些党组织负责人。
    4月10日,县成立"批林批孔小组"(以下简称双批小组),开展"双批运动"。之后,"双批小组"凌驾于党委之上,以"反复辟"为名,又一次使大批干部和群众受到迫害。
    5月16日晚至次日上午,上虞县"造反派"组织"工农纠察队"与百官大队开山队,在县革委会招待所发生武斗,打伤8人,其中重伤4人。
    8月18-21日,遭受13号强台风袭击。台风过境时,风力达8-9级、降风10级。全县平均降雨量155毫米,曹娥江洪水下泻,下游海潮倒灌,丁家坝洪峰达7.57米。解放塘、保江塘先后决口,22.6公里的海涂堤塘全线溃决,受灾面积15.45万亩,倒坍房屋2290间,死亡15人,损坏船只104艘,累计损失1281.9万元。
    是年,县建立赤眼峰防治室,利用赤眼峰防治松毛虫。1979年至1981年间共防治1.7余万亩。
    同年,县文化馆发现上浦公社石浦村小仙坛东汉青瓷古窑址,198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5年

是年,县水产养殖场网箱养鱼获得成功。
    是年,县茶场精制茶厂建成投产,是县内第一家精制茶厂。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消息传来后,全县人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自发佩戴黑纱、小白花,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次日开始,全县城乡和各级机关、单位纷纷设置灵堂举行悼念活动。18日,全县12万人分别集中收听(看)中央追悼毛泽东主席逝世大会实况转播。
    10月18-19日,县委召开各区、社(镇)、厂矿企事业单位党委书记和县级机关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打招呼会议精神。22日,县委,县革委会在人民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是年,种植杂交水稻74亩,到1979年扩种到13.6万亩。樟塘公社伟民大队八队种植杂交水稻67.08亩,平均亩产905斤。

1977年

2月,全县开展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开始清查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
    4月18日10时40分,娥江公社赵家渡口渡船严重超载,船到江心翻船,74人全部落水,淹死39人。
    6月12日6时10分,百官东风饭店因锅炉陈旧、设备不全、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锅炉爆炸,重伤6人,其中抢救无效死亡3人,轻伤1人。
    10月,进行工资改革,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按照40%比例升级。集体所有制单位的3989名职工也调整了工资。

1978年

11月16日,县委召开大会为"四九.五"假案平反。以上虞县解放时间1949年5月定名的"四九.五"四明山叛徒集团案,是县内一些所谓"革命干部"和"革命造反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11月)炮制出来的,以后不断扩大,以至涉及11个省(市)、41个县,受害干部、群众达366人,受害较深的192人中,上虞占84人。
    同月,县委常委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有关文件,后又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学习。
    是年,开始进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至1986年,共纠正冤假错案和历史老案745件,并有488人走上了县、局、科、股领导岗位,有424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用非所的69人调整了工作,为192人解决了夫妻长期分居问题,有45户家属、子女100人由农业户口转为吃商品粮,有246户住房得到改善。
    是年,有5个公社62个大队水稻亩产"超吨",最高的道墟公社新民大队新加坡产稻谷2166斤。哨金公社沽渚、胜利2个大队亩产皮棉在220手上下,创县棉花产量最高纪录。

1979年

2月5日,上虞县被省人民政府列为柳制品、山羊板皮和毛笔毛料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县。此后,历年柳制品出口量占全省70%以上。1983年12月,柳制品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
    8月,县农业办公室副主任蔡德亿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委派,任中国援助乌干达农业技术组副组长,至1982年4月完成任务回国。
    8月24日、25日,第10号台风侵袭,前围、大治2闸因工程质量差,加之抗台措施不力而倒坍,海潮涌入,毁坏已围海涂4.3万亩。是年,上浦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建成;1981年总干渠竣工并试通水,1983年经省、市验收交付使用。
    同年,部分生产大队、生产队自发搞起定额计酬、交产计工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1980年

2月12日,上虞电视转播台在百官大顶山建成,并正式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1984年7月1日开播自办节目。
    4月,开始为专业技术干部评定职称。
    6月13-16日,中国共产党上虞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百官镇召开。
    7月18日,以美国农业部南方粮食害虫研究室斯帕劳斯博士为组长的3人考察团,在中国科学院植保研究室主任周大荣陪同下,参观联丰公社向前、联塘大队,了解生物防治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8月,县土产公司陈方德代表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去联邦德国考察长毛兔饲养技术。事后,陈方德撰写《怎样育好长毛兔》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至9月6日,与他人合作研制成功新型兔台式固定假阴道采精器,为长毛兔人工授精,培育优良品种,发展养兔事业作出了贡献。1983年2月获商业部科研成果二等奖。
    是月,为贯彻中共中央(1980)7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怕几个问题》),县委派出工作组在梁湖公社进行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试点。
    9月2日,县革委会批准全县首批15家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利润留成。
    11月,开展公社(镇)直接选举试点,次年1月20日结束。嗣后,选举工作在全县展开,选民登记432592人,参选426244人,选出县人民代表387名。
    是年,县茶场建成大面积喷灌系统,覆盖面积750库存,效果显著。
    同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虞联丰玻璃钢厂、上浦风机厂、百官电机厂共同研制成功BLS型低噪声冷却塔,次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浙江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1年

1月15日,县委对落实政策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受审查的干部1038名,自1978年以来已全部复查,对其中878名给予平反,对被迫害致死的25名干部补开了追悼会、平反会,对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25人给予恢复党籍、恢复公职,对降职降级的23人调整了职务。同时复查了受审查的职工334人。平反了集团性的冤假错案17件共738人。对5033名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落实了政策。对因遭迫害而致死致残或长期被关押导致家庭困难和分别给予经济补助。全县共补助295户计39698元,对867件历史遗留案件,已复查审理了819件,改正91件。
    2月11日,建立县地名委员会及其办公室。3月进行地名普查试点,1982年5月结束,共普查地名3102条。至1983年4月完成了《上虞县地名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是月开始,县人民法院遵照"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政策和全错全平,部分错部分平,不错不平原则,对"文化大革命"中审判的全部刑事案件进行复查,平反纠正107件(其中"反革命"案件85件,错判率为92.4%;普通案件22件,错判率为0.4%)。
    3月22日,县燃料公司三角站油库8.599吨汽油流入库外河中引起火灾,死亡2人,烧毁木船3只及一批物资,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
    5月16日,在张溪公社进行山林定权发证试点,后在全县展开,于1986年10月结束。
    7月7-11日,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百官镇召开。按照《选举法》规定,首次实行差额选举。
    7月11日,撤销县革命委员会,重建上虞县人民政府。22日启用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上虞县人民政府"印章。
    8月31日和9月1日,14号台风过境,沿海最大风力11级,陈溪公社降雨量200.65毫米,东沙埠最高水位11.02米。54个公社受灾,成灾面积21.7万亩,冲毁堤塘19处,死亡2人、重伤4人,倒塌房屋466间、损坏2115间,毁坏渔船18艘。县府拨出木材120立方米、水泥300吨、救济款1万元救灾。
    是年,"3505天坛牌"特级珠茶(上虞为生产单位之一)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4年9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获金质奖章。

1982年

3月,全县城乡开展了"全民礼貌月"活动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倡"五讲、四美",乱、脏、差状况有所好转。
    5月,全面调整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全县5411个生产队有88%实行了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次年全面完成。
    7月,成立县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至1985年底,共受理经济纠纷案件161件,审结143件。通过审查活动,使滞积的167.1万元资金重新用于生产。
    10月11日,县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县计180780户、698286人。
    10月28日,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虞县第一届委员会。
    12月18-20日,全县科技工作会议在百官镇召开。
    12月31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着手筹备在樟塘乡凤凰山麓建设年产36万件的浙江建筑卫生陶瓷厂。翌年2月23日成立筹建处,至1987年5月试产成功。 是年,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各级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
    是年始,百官、丰惠、崧厦、东关、章镇、小越6区房地产管理所先后经营商品住宅。1984年成立县住宅开发经营公司,专营商品住宅。到1985年底共出售商品住宅554套,面积30202平方米。 是年底止,全县社队企业从业人员8.65万人,占农业劳动力的21.7%。

1983 年

1月,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同时开征国营企业调节税。次年10月起,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全县除外贸、农牧、邮电企业暂不开征外,所有国营企业均在征税之列,大中型企业按55%比例征收;小型企业实行8级超额累进税率。
    2月11日,县百货、饮服、烟糖3个公司62个网点全部实行二级承包制,占商业局总网点数的81.6%。
    同月,全县公社实行政企分设,组建乡政府、乡经济委员会,取代了政企合一的人民公社。
    4月3日,成立了县住房清查领导小组。同月5日颁布了《关于干部住房的暂行规定》,对县级机关中住房超面积的33人作了加价或退出处理;对严重违反住房规定的县农业银行一干部给予撤销党内外职务处分;对违纪建房的章镇区委一名副书记给予通报批评。 
    8月21日,县供销合作总社所属的10个供销合作社均恢复合作经济体制,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供销合作社系统的14个公司(厂)中已有10个推行了"四定"(定购销、利润、费用、人员)经济责任制。
    10月初,东关区主要河道受到浸洗麻水严重污染,损失淡水鱼13万斤。
    10月12日,我国第一座独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在章镇段曹娥江上建成,结束了千百年来靠摆渡过江的历史,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1983年度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10月17日,全国政协常委吴觉农由次子吴甲选等陪同回家乡视察,对县内茶叶生产作了指导。他强调,茶叶生产是商品性生产,一定要"以质取胜",争取在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是月,联合国粮食计划署3人小组来县考察评估海涂"2700工程"项目(即"利用杭州湾畔低洼区发展水产养殖工程")。次年3月6日,工程指挥部成立;11月1日动工,至1986年6000亩精养渔塘挖掘任务基本完成。
    同月,全县开展规划扶贫,由干部或党员组成扶持小组,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 11月5日,崧厦油厂把含黑脂酸的污水排入河内,造成水质严重污染,引起周围群众强烈不满,有关部门对厂方作了罚款处理。 
    是年,经省、市考核验收,确认上虞县基本消灭丝虫病。
    是年底,历时3年的杭甬运河上虞段扩建工程完成,达到6级航道标准。

1984年

1- 4月,实行机构改革,局级机构从原来的53个减为45个,县级机关工作人员由741 人减为648人。
    2月20-23日,上虞县解放后首届农民运动会在百官镇举行,是全省20多来最大的 一次县级多项性农民运动会。
    3月,针对责任田承包期过短,农民担心政策会变,对承包田出现只种不养的现象,县委在东关镇进行了延长土地承包期试点,至8月在全县推广。全县94.56%的土地承包期延长到15年,同时,进行了土地转包,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等工作。
    6月10-14日,中国共产党上虞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百官镇召开。
    7月17-21日,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百官镇召开。同时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虞县第二届委员会会议。
    11月9-12日,县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会议在百官镇召开,成立县归国华侨联合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
    12月26日,经绍兴市人民政府验收。确认上虞为基本无文盲县。
    是年,县人民医院王秋仙医师参加中国援助马里共和国医疗队。
    同年,在樟塘乡严村凤凰山麓,出土了商代龙窑。这一发现证明至少早在商周时期,上虞境内就已开始陶瓷生产。
    同年,粮食总产、单产创历史电最高纪录,总产达70312万斤,亩产1739斤。
    同年,全县11个建制镇中,除沥海,道墟镇外,已有9个用上了自来水;至次年,农村中建造自来水塔191座,208个行政村用上自来水,占全县行政村的26%。

1985年

年初,贯彻中共中央1号文件,全县农村进行了以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
    1月10日,县成立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7月17日,第九届县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县政府部署落实五年普法教育规划。
    2月8日晚,上虞外海二公司202号船,从上海装运103吨食糖驶往宁波,途径岱山县海面时因船舱进水沉没,7名船员遇难,经济损失30万元。
    4月1日,全县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 4月3日,县政协、县委统战部和各界有关人士,分别前往白马湖经亨颐、夏丏尊墓地和丰惠镇竺郎畈范寿康墓地进行祭扫活动。
    4月10日,省属浙江建筑卫生陶瓷厂下放给上虞。
    4月16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董事经叔平(驿亭人)来故乡考察,并应聘担任县府高级顾问。
    4月17日,29个国家驻华使馆、领事馆官员一行45人,到棉纺厂和上浦闸参观。
    4月29日,前驻苏联大使杨守正(小越人)赤故乡考察,并应聘担任县府高级顾问。 是月,设立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上虞分校(筹)。
    7月9日,根据县委、县府编纂《上虞县志》的决定,成立上虞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是月,进行第三次工资改革,机关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企业实行新拟工资标准,把部分奖励基金列入工资。全县16325名干部职工参加工资改革,其中16107人增加了工资,人均月增加工资19.21元。1404名集体所有制职工也增加了工资,人均月增17.69元。
    8月,县府决定对覆卮、清潭、胜江、三溪、岭南、下管、陈溪、丁宅、张溪9个乡的教师和下管区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实行山区补贴,人均每月3元;同时对全县77个贫困村小学学杂费实行减半收取。
    9月9日,中共上虞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百官镇召开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 10月18-21日,上虞县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百官镇召开,成立上虞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2月,上虞丝厂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颁发的"白厂丝出口厂"证书。 是年底,经省、市批准,有34个乡(镇)、455个行政村、24个居民委员会被列为革命老根据地。
    是年,新昌县28户94人迁至海涂联合垦殖场定居,建立海涂新村。
    同年,全县引种抗枯萎病能力强的"36-1虞棉"64965亩,共增产皮棉20万斤。
    同年,上浦风机厂生产的冷却塔专用风机荣获国家银质奖,成为全省第一家获得此项荣誉的乡镇企业。同时,该厂生产的各式风机,送伊拉克国际贸易促进会和法国巴黎国际节能技术交流会展出。
    同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4231万元,比上年增加28.08%,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其中工业总产值69995万元,占74%。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